对西方文化的“自虐”,抑或是后现代的“自卑”,连这位教授也中招

2022-07-10 12:17:39 | 铭立网 | 个人价值

近日,一个消息从日本快速地传出来,一个强有力的政治人物,在公开场合上,遇到枪杀,后经治疗无效身亡。

关于这个事件深层次的原因,这些天一直在发酵着。作为怀着民族情感的国人,听到这则消息之后,自然抑制不住心中的看法,一定要变成文字表达出来。

这是网友的评论区,连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称不予置评。

首先,这是一件突发事件,来得太突然,没有人能够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件。

大家愕然一下,爆发出来的想法,不会是深思熟虑的结果,而是长期压抑在潜意识里的看法。

这样的看法是长期认知的结果,只是没有机会爆发出来,在这样的背后之下发表的言论,自然会有一定偏颇之处。

“不予置评”是一种智慧,随着事件的深层次原因被发掘出来,某些偏颇的言论就会变得毫无价值,自然就会被淹没在舆论的浪潮之下,只要让它过去就行,没有必要再重申。

这样来看,不管从哪个角度发出来的言论,结果不免于大浪淘沙,指导人去看清真相的言论,终将成为主流。

然后,有些人不是评论事件的本身,而是借题发挥,这样就不太好了。

香港特首李家超发表对其哀悼的声明,看标题时,我就觉得“哀悼”有些疑惑。看了正文之后,这种疑惑就没有,因为“哀悼”是建立在彼此曾经经济合作的基础上,这份“哀悼”变得名正言顺。

这个叫石文瑛的人,身份是一位退休中文教授,却没有就事论事的能力,而是产生种种联想,最后写出来居然是这样的一句话:

关于安倍先生遇刺,我很庆幸,在我的微信朋友圈没有看到欢呼雀跃的支那劣根奴。道不同不相为谋(抱拳)

后面还引用《礼记》里的文字,用来表达现代社会人性扭曲。

这位石文瑛教授,从安倍遇刺,一直想到“劣根性”,再从折射出“人性扭曲”,这个人的心态就不太好理解了。

难道是这位教授真的有丰富的想象力?

据了解,石文瑛还是中国作协《诗刊》“春风送你一首诗”主讲人之一。

诗歌作者,没有丰富想象力,真的是写不出好诗来。

但是,从石文瑛的言论中,不免会看出,与其说是可望不可求的“灵感”,不如说这是一种文化沉淀下来的行为习惯。

一个作品是否有深意,使用形而上思维肯定是没有错的。石文瑛应该是很明白这样的创作套路。

因为“道不同不相为谋”完全出卖了石文瑛的真正想法,似乎所有的偏见,最后都可以用这句话解释得完美无缝。

在西方文化中,是很少研究“劣根性”。因为这样的研究不会有什么结果,反而暴露了自己的弱点。

在这里高喊没有道德的人性,西方人追求的不是道德,而是价值体现。

设计出一个又一个制度,最终是完善某种价值体现。

一位国人从小身受道德教育成长,一旦离开国土,爱上西方的行径,就会发现,西方文化更能满足个人的价值需求。

反观中西文化,其实这是两条不同的路。

要人人变成圣人,压抑自我,通过组织的进化,实现天下大同。

相反,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,发掘个人最大的价值,转化为自己的“资源池”。

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,面对着国情,向往着价值体现,想着如何生存下去?

自虐,原本就是现实与思想出现了错位,恨自己生不逢时。

中西文化的博弈,自虐与自卑可能是同时出现的。一方面用西方文化来武装大脑,容易产生西方人的优越感;另一方面生存环境提出了要求,长期以来“道德至上”的遗传教育,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少。

在石文瑛看来,道德与劣根性是两个面。越追求表面的道德,劣根性就会越快地暴露出来。

这些年,某类型的电视剧也是这样来创作剧本,不断地强调道德与劣根性之间的联系,来增加戏剧效果。

石文瑛认为,人性扭曲是道德与劣根性博弈之后必然的结果。这里面有多少是石文瑛的独立思考,有多少是石文瑛的臆想,结果是“道不同不相为谋”暴露石文瑛的思维能力。

绕来绕去,解决的方法,也是有点自卑的选择,与其像阿Q一样在安慰自己,不如先声夺人,也许结果会大不一样。

这显然是走捷径的行为。说到底,缺乏严谨学术研究精神所造成的。

在追求个人价值体现的时代背景之下,如何保持认知上理性,将是考验生活在后现代的人们。

来自铭立plus(MingLiPlus)

得正网DezSeo(铭立Plus)为你精彩呈现!本文到此结束——